第815章英国要反思
英国人天天喊“俄罗斯威胁论”。
遵循达尔文的“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”,俄罗斯也确实有权力吞并弱小国家,沦为俄罗斯的殖民地。
这眼看的话,整个欧洲都无法幸免。
俄罗斯不仅没有这样做,反而将“自由”和“民主”作为最高指导方针,对比英法推崇的黑暗森林理论,高下立判。
英国这会儿也确实顾不上苏丹,在刚刚结束的帝国会议中,英国被迫同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独立,虽然这个国家依然留在英联邦内,英国对这三国的影响力急剧下降。
乔治也顾不上苏丹,更多注意力都在澳大利亚。
澳大利亚独立后,总督职位予以保留,任命方式改为奥总理提名,英国国王任命,总督代表英国国王在澳大利亚行使国家元首职能。
澳大利亚独立后,斯坦利·布鲁斯提名戈登担任澳大利亚总督,顺利通过。
戈登在担任澳大利亚总督的第一时间,要求英国撤离驻扎在澳大利亚的所有英军。
伦敦磨磨蹭蹭,给出了一份长达5年的撤离计划。
戈登只给英军三个月。
三个月后,不管英军是否撤离,澳大利亚政府都将收回英军在澳大利亚的港口、军营、仓库、办公设施等一切资产。
鲍德温万万没想到,即便英国已经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,戈登还是如此不留情面。
“这就是军事软弱的后果,所以我们要继续强化军事实力,建造更多战列舰!”
大卫·贝蒂痛心疾首,借机提交一份新的造舰方案。
“帕斯的失败,是长期以来漠视陆军的后果,我们应该加强陆军的建设,而不是建造大而无用的战列舰。”
汉密尔顿据理力争,希望重建陆军。
“没有海军的战列舰,陆军能阻止俄罗斯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吗?”
大卫·贝蒂不屑一顾,坚持将有限的军费,用在强化海军的优势上。
“我们应该重视空军的作用——”
特伦查特不甘寂寞,英国最新服役的两款战斗机,因为订单不足已经停产,厂家也失去了继续改进的动力,如果没有资金注入,英国战斗机的性能,将和俄罗斯战斗机越拉越大。
“是的,所以我们应该建造更多航空母舰。”
大卫·贝蒂大权独揽。
梆梆梆——
鲍德温敲桌子,提醒将军们不要跑题。
不管是建造战列舰还是航空母舰,都是远水不解近渴,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。
“三个月后,我们能否击败澳大利亚?”
鲍德温直指问题核心。
刚才还激烈讨论的将军们顿时偃旗息鼓。
邱吉尔面无表情。
就算打得过,也打不起。
澳大利亚问题的关键从来就不在澳大利亚,而在于俄罗斯的支持。
除非英国倾国之力,准备和俄罗斯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,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胜负未知——
也不是未知,结果很明确,要么英军再次以类似帕斯的惨败颜面无存。
要么因财政枯竭不得不认输。
“既然无法击败澳大利亚,那么我们就要接受现实,尽可能减少损失。”
鲍德温务实,少亏一点是一点。
“我们不能就这样狼狈离开,即便撤离,也要尽可能给俄罗斯人制造麻烦。”
邱吉尔阴险,希望美国接手英国在澳大利亚的资产。
美国每年钢产量超过3000万吨,对铁矿石的需求极大,邱吉尔相信美国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肯定感兴趣。
一旦俄罗斯控制澳大利亚,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肯定会优先供应俄罗斯钢铁企业,这会让美国钢铁企业在和俄罗斯钢铁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“尽快结束这一切吧!”
鲍德温心力交瘁,帝国会议不仅没有让英国走出阴霾,局势在继续恶化。
一个月前,英国本土舰队和美国大西洋舰队在北海举行联合演习,效果不错,基本达到目的。
俄罗斯大西洋舰队不甘寂寞,在英美海军演习期间,多次派出军舰和军机闯入英美演习地区,全程围观,险些和美军军舰爆发冲突。
接下来英军还会和美军举行更大规模的演习,演习内容也会从海军扩展到陆军和空军,到那时,英美联盟将水到渠成。
表面上美国和英国越走越近,可实际上美国人和俄罗斯人一样都是狼子野心。
澳大利亚独立后彻底倒向俄罗斯。
加拿大还没独立呢,已经抱上美国人的大腿。
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同时,美空军和陆军,正在和加拿大空军、陆军举行联合演习,两国关系快速升温。就在美加联合演习结束后,加拿大军方从美国签订了价值4500万英镑的采购合同。
这个贸易是以以货易货方式进行,加拿大会向美国提供价值4500万英镑的工业原料,以换取美国的战斗轰炸机和装甲战车。
让鲍德温难受的是,加拿大从美国购买的,是美军在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战斗机和战车。
这些战车又是英国提供的。
英国现在还有大量世界大战期间的武器装备库存,加拿大如果想买,英国多的是,价格还会更便宜。
这份采购合同明显就是保护费。
让鲍德温更难受的是,美国人和英国越走越近的同时,还和俄罗斯勾勾搭搭,三心二意。
这也正常,美国从来都是两头下注,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
除非胜负已定,另一方已经完全失去价值。
鲍德温希望能以英国在澳大利亚的资产,离间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。
没想到美国驻英国大使查尔斯·休斯不上当,不上邱吉尔的贼船。
休斯给出的理由还格外冠冕堂皇,称“美国无意涉足英联邦内政”。
无意!
呵,你无意个嘚啊。
如果把澳大利亚的资产换成加拿大,看美国是否有意。
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华盛顿和亚历山大之间可能存在秘密协议——”
邱吉尔以己度人,否则不可能如此默契。
虽然国际联盟秉承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,承诺杜绝秘密外交,以公开协议替代秘密结盟。
但能否真正执行,就看各国的道德标准了。
俄罗斯跟四大签订的盟约,也仅承诺俄罗斯可以在四大遭遇入侵时,向四大提供武力援助。
是“可以”,不是“必须”。
这就给俄罗斯的操作留下足够的空间。
即便提供武力援助,力度到底有多大也不好说。
“不可能,华盛顿不会允许俄罗斯独霸欧洲。”
张伯伦的底线,比邱吉尔稍稍高一些。
“我们应该让美国人产生足够的危机感。”
邱吉尔想让美国二选一,要么俄罗斯,要么英国。
“最好不要,否则结果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。”
张伯伦不想铤而走险。
“那么我们就想办法,让情况向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。”
邱吉尔不会坐以待毙,英国要主动出击,才能获得一线生机。
既然美国人不想要英国在澳大利亚的资产,邱吉尔干脆去找米哈伊洛维奇。
如果俄罗斯也不要,邱吉尔声称,宁愿将澳大利亚彻底打烂,也不能一无所获。
“太棒了,这正是我们想要的!”
古契科夫欣喜若狂,送上门的大礼包不能不要。
古契科夫在国家杜马的选举中,以微弱优势战胜菲利克斯。
“最好不要,澳大利亚爆发战争,会对英国经济产生刺激,后果难料。”
菲利克斯的任期到年底结束,现在依然是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。
“我们是爱好自由和平的俄罗斯,应该主动承担责任。”
乔治表里如一,能用钱解决的问题,都不是问题。
就在俄罗斯同意以5000万卢布价格,接手英国在澳大利亚一切资产的同时,曼纳海姆在苏丹的斡旋取得重大进展,迪纳奥加同意开放一条通道,让喀土穆白人离开。
令人欣慰的是,曼纳海姆不仅解救了喀土穆的一万白人,而且还为他们争取到,可以带走一部分财产的权利。
9月1号,曼纳海姆和迪纳奥加在喀土穆郊区的军营发表联合声明,对苏丹义军屠杀白人的谣言进行澄清。
“对白人的报复是当地人的自发行为,我的部下不仅没有参与,反而对幸存者提供了保护,你们不应该指责当地人的报复性为,而是应该反思,为什么当地人会报复,如果英国人真的只是把先进的生活方式带到苏丹,我相信苏丹人和英国人之间不会存在不可调和的仇恨。”
迪纳奥加面对上百名记者侃侃而谈,将责任完全归咎为殖民者的咎由自取。
比利时人在刚果的暴行被揭露之后,也曾引发英国人的愤慨,绝大部分英国人认为,比利时人在刚果的行为,玷污了“文明”的含义。
英国人幸灾乐祸的同时,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,英国人在殖民地的行为,跟刚果的比利时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都是殖民,谁都没资格嘲笑谁,在苏丹,奴隶如果没有完成殖民者规定的工作任务,同样会被英国人以各种方式虐杀取乐。
(本章完)
英国人天天喊“俄罗斯威胁论”。
遵循达尔文的“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”,俄罗斯也确实有权力吞并弱小国家,沦为俄罗斯的殖民地。
这眼看的话,整个欧洲都无法幸免。
俄罗斯不仅没有这样做,反而将“自由”和“民主”作为最高指导方针,对比英法推崇的黑暗森林理论,高下立判。
英国这会儿也确实顾不上苏丹,在刚刚结束的帝国会议中,英国被迫同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独立,虽然这个国家依然留在英联邦内,英国对这三国的影响力急剧下降。
乔治也顾不上苏丹,更多注意力都在澳大利亚。
澳大利亚独立后,总督职位予以保留,任命方式改为奥总理提名,英国国王任命,总督代表英国国王在澳大利亚行使国家元首职能。
澳大利亚独立后,斯坦利·布鲁斯提名戈登担任澳大利亚总督,顺利通过。
戈登在担任澳大利亚总督的第一时间,要求英国撤离驻扎在澳大利亚的所有英军。
伦敦磨磨蹭蹭,给出了一份长达5年的撤离计划。
戈登只给英军三个月。
三个月后,不管英军是否撤离,澳大利亚政府都将收回英军在澳大利亚的港口、军营、仓库、办公设施等一切资产。
鲍德温万万没想到,即便英国已经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,戈登还是如此不留情面。
“这就是军事软弱的后果,所以我们要继续强化军事实力,建造更多战列舰!”
大卫·贝蒂痛心疾首,借机提交一份新的造舰方案。
“帕斯的失败,是长期以来漠视陆军的后果,我们应该加强陆军的建设,而不是建造大而无用的战列舰。”
汉密尔顿据理力争,希望重建陆军。
“没有海军的战列舰,陆军能阻止俄罗斯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吗?”
大卫·贝蒂不屑一顾,坚持将有限的军费,用在强化海军的优势上。
“我们应该重视空军的作用——”
特伦查特不甘寂寞,英国最新服役的两款战斗机,因为订单不足已经停产,厂家也失去了继续改进的动力,如果没有资金注入,英国战斗机的性能,将和俄罗斯战斗机越拉越大。
“是的,所以我们应该建造更多航空母舰。”
大卫·贝蒂大权独揽。
梆梆梆——
鲍德温敲桌子,提醒将军们不要跑题。
不管是建造战列舰还是航空母舰,都是远水不解近渴,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。
“三个月后,我们能否击败澳大利亚?”
鲍德温直指问题核心。
刚才还激烈讨论的将军们顿时偃旗息鼓。
邱吉尔面无表情。
就算打得过,也打不起。
澳大利亚问题的关键从来就不在澳大利亚,而在于俄罗斯的支持。
除非英国倾国之力,准备和俄罗斯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,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胜负未知——
也不是未知,结果很明确,要么英军再次以类似帕斯的惨败颜面无存。
要么因财政枯竭不得不认输。
“既然无法击败澳大利亚,那么我们就要接受现实,尽可能减少损失。”
鲍德温务实,少亏一点是一点。
“我们不能就这样狼狈离开,即便撤离,也要尽可能给俄罗斯人制造麻烦。”
邱吉尔阴险,希望美国接手英国在澳大利亚的资产。
美国每年钢产量超过3000万吨,对铁矿石的需求极大,邱吉尔相信美国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肯定感兴趣。
一旦俄罗斯控制澳大利亚,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肯定会优先供应俄罗斯钢铁企业,这会让美国钢铁企业在和俄罗斯钢铁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“尽快结束这一切吧!”
鲍德温心力交瘁,帝国会议不仅没有让英国走出阴霾,局势在继续恶化。
一个月前,英国本土舰队和美国大西洋舰队在北海举行联合演习,效果不错,基本达到目的。
俄罗斯大西洋舰队不甘寂寞,在英美海军演习期间,多次派出军舰和军机闯入英美演习地区,全程围观,险些和美军军舰爆发冲突。
接下来英军还会和美军举行更大规模的演习,演习内容也会从海军扩展到陆军和空军,到那时,英美联盟将水到渠成。
表面上美国和英国越走越近,可实际上美国人和俄罗斯人一样都是狼子野心。
澳大利亚独立后彻底倒向俄罗斯。
加拿大还没独立呢,已经抱上美国人的大腿。
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同时,美空军和陆军,正在和加拿大空军、陆军举行联合演习,两国关系快速升温。就在美加联合演习结束后,加拿大军方从美国签订了价值4500万英镑的采购合同。
这个贸易是以以货易货方式进行,加拿大会向美国提供价值4500万英镑的工业原料,以换取美国的战斗轰炸机和装甲战车。
让鲍德温难受的是,加拿大从美国购买的,是美军在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战斗机和战车。
这些战车又是英国提供的。
英国现在还有大量世界大战期间的武器装备库存,加拿大如果想买,英国多的是,价格还会更便宜。
这份采购合同明显就是保护费。
让鲍德温更难受的是,美国人和英国越走越近的同时,还和俄罗斯勾勾搭搭,三心二意。
这也正常,美国从来都是两头下注,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
除非胜负已定,另一方已经完全失去价值。
鲍德温希望能以英国在澳大利亚的资产,离间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。
没想到美国驻英国大使查尔斯·休斯不上当,不上邱吉尔的贼船。
休斯给出的理由还格外冠冕堂皇,称“美国无意涉足英联邦内政”。
无意!
呵,你无意个嘚啊。
如果把澳大利亚的资产换成加拿大,看美国是否有意。
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华盛顿和亚历山大之间可能存在秘密协议——”
邱吉尔以己度人,否则不可能如此默契。
虽然国际联盟秉承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,承诺杜绝秘密外交,以公开协议替代秘密结盟。
但能否真正执行,就看各国的道德标准了。
俄罗斯跟四大签订的盟约,也仅承诺俄罗斯可以在四大遭遇入侵时,向四大提供武力援助。
是“可以”,不是“必须”。
这就给俄罗斯的操作留下足够的空间。
即便提供武力援助,力度到底有多大也不好说。
“不可能,华盛顿不会允许俄罗斯独霸欧洲。”
张伯伦的底线,比邱吉尔稍稍高一些。
“我们应该让美国人产生足够的危机感。”
邱吉尔想让美国二选一,要么俄罗斯,要么英国。
“最好不要,否则结果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。”
张伯伦不想铤而走险。
“那么我们就想办法,让情况向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。”
邱吉尔不会坐以待毙,英国要主动出击,才能获得一线生机。
既然美国人不想要英国在澳大利亚的资产,邱吉尔干脆去找米哈伊洛维奇。
如果俄罗斯也不要,邱吉尔声称,宁愿将澳大利亚彻底打烂,也不能一无所获。
“太棒了,这正是我们想要的!”
古契科夫欣喜若狂,送上门的大礼包不能不要。
古契科夫在国家杜马的选举中,以微弱优势战胜菲利克斯。
“最好不要,澳大利亚爆发战争,会对英国经济产生刺激,后果难料。”
菲利克斯的任期到年底结束,现在依然是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。
“我们是爱好自由和平的俄罗斯,应该主动承担责任。”
乔治表里如一,能用钱解决的问题,都不是问题。
就在俄罗斯同意以5000万卢布价格,接手英国在澳大利亚一切资产的同时,曼纳海姆在苏丹的斡旋取得重大进展,迪纳奥加同意开放一条通道,让喀土穆白人离开。
令人欣慰的是,曼纳海姆不仅解救了喀土穆的一万白人,而且还为他们争取到,可以带走一部分财产的权利。
9月1号,曼纳海姆和迪纳奥加在喀土穆郊区的军营发表联合声明,对苏丹义军屠杀白人的谣言进行澄清。
“对白人的报复是当地人的自发行为,我的部下不仅没有参与,反而对幸存者提供了保护,你们不应该指责当地人的报复性为,而是应该反思,为什么当地人会报复,如果英国人真的只是把先进的生活方式带到苏丹,我相信苏丹人和英国人之间不会存在不可调和的仇恨。”
迪纳奥加面对上百名记者侃侃而谈,将责任完全归咎为殖民者的咎由自取。
比利时人在刚果的暴行被揭露之后,也曾引发英国人的愤慨,绝大部分英国人认为,比利时人在刚果的行为,玷污了“文明”的含义。
英国人幸灾乐祸的同时,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,英国人在殖民地的行为,跟刚果的比利时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都是殖民,谁都没资格嘲笑谁,在苏丹,奴隶如果没有完成殖民者规定的工作任务,同样会被英国人以各种方式虐杀取乐。
(本章完)